世界工会联合会(英語:World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简称世界工联(WFTU),1945年成立,前身是1919年成立的国际工会联合会。成立后不久,歐美國家的工会组织因為冷戰大量退出,世界工联遂開始由蘇聯主導。苏东剧变后,世界工联發展為主要在第三世界活动的勞工權益組織。
创建时有51个国家参加了世界工联第一次代表大会。曾經是当时世界各国的主要工会组织,除美国劳工联合会外,一度都是其会员。
1948年起好景不常,西方国家工会以世界工联拒绝马歇尔计划为由退出,并于1949年12月在伦敦成立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於是乎冷战时期,该组织被公认是苏联主导下的国际劳工组织。[1]
不過並不是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認可,南斯拉夫和中国的工会组织曾由于与苏联的意识形态冲突而先后退出该组织。而且世界工联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的20年间影响力急剧下降。东欧国家工会纷纷加入了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
2005年,世界工联哈瓦那大会选出了新的领导层,希腊工会活动家、希腊共产党成员乔治·马夫里科斯(英语:George Mavrikos)成为该组织的总书记。2006年,该组织的总部从布拉格迁往雅典,展示了新的面貌。
目前,该组织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第三世界的区域性工会组织,反对帝国主义、种族主义、贫穷、环境退化、资本主义下对工人的剥削,以及保护充分就业、社会安全、健康保护、工会权利。
近年来,世界工联成功吸引欧洲几个重要工会加入,如英国的铁路、海事和运输工人全国联盟,意大利的基层工团联盟(意大利语:Unione Sindacale di Base),法国的农业食品和林业全国联合会(英语:National Federation of Agri-Food and Forestry)、化学工业全国联合会(英语:National Federation of Chemical Industries)。
中华全国总工会是世界工联创始成员之一。1966年,因受中苏交恶影响,双方断绝关系。1990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世界工联大会。目前,双方保持“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