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T码 是一种常用于描述业余无线电 接收品質的方法,最早由Arthur W. Braaten于1934年提出,经修改后于1938年被写入国际电信联盟 (ITU)《无线电规则》。R、S、T三个字母分别代表可辨度(R eadability)、信号强度(S trength)和音调(T one)。
含义
可辨度
可辨度“R”(Readability)指信号的清晰程度,分为五级。在语音通联中,是指正确理解每个说出的单词的难易程度。[ 1] 具体描述如下[ 2] :
R
说明
1
信号不可辨
2
不容易分辨
3
能辨别,但困难
4
能辨别,没什么困难
5
非常清楚
信号强度
ICOM IC–732 设备上的信号强度表,可测得1~9九个等级的信号强度、最高到9+60dB信号
信号强度“S”(Strength)指信号大小,分为九级,具体描述如下[ 2] 。此外,对于超出S9等级的信号,可以根据仪表报告超出的信号强度[ 3] ,如“59+20”指可辨度5级、信号强度9级超出20dB。
S
说明
1
刚有些知觉、极弱
2
很弱
3
弱
4
强度尚可
5
信号还好
6
好信号
7
有一定强度的信号
8
强信号
9
特别强的信号
音调
音调“T”(Tone)用于描述信号质量,每一级差代表接收到的信号功率相差6dB 。该项只用于电报 和电传,语音通联不使用[ 2] [ 4] 。具体描述如下[ 5] :
T
说明
1
严重的交流声
2
音调粗糙,有严重的交流声
3
音调较粗糙,有交流声,音质略悦耳
4
音调略粗糙,有少许交流声,音质较为悦耳
5
音质较悦耳
6
调制声音,略有啸叫
7
接近直流声音,略有波动
8
较好的直流声音,极少有波动
9
完美的直流声音
使用示例
在语音通联中经常听到信号为“59”,表示信号清晰且极强;在等幅电报(CW)通联中,描述一个极强且清晰悦耳的信号,可用“599”描述[ 5] 。
在语音通信中只报告可辨度、信号强度两项,在电报、电传及其他数字通信需报告全部三项。
历史
早期业余无线电使用“QSA[ 註 1] 码”,接收品質从最差到最优分别用数字1-5描述:
QSA
说明
1
几乎无法感知,内容无法辨别
2
信号微弱,内容偶尔能辨别
3
信号尚可,内容可辨别,但有一定难度
4
信号较好,内容可辨别
5
信号极强,可完美辨别
然而这种表示方法无法描述传输中的某些因素(如干扰、噪音),为此引入了可辨度代码“R”,从最差到最优分别用数字1-9描述,但这种方法与原有的QSA码中描述信号可辨度的部分重叠,使用时可能造成混乱。
1934年,美国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Arthur W. Braaten(呼号 W2BSR)在《QST》杂志上提出了一种使用“RST”三个字母描述业余无线电接收品質的方法。在Braaten提出的方案中,可辨度“R”从最差到最优分别用数字1-5描述,信号强度“S”从最弱到最强是1-9,音调“T”从弱到强也为1-9[ 6] 。这一方案经过修改,被写入1936年美国业余无线电联盟 (ARRL)的手册中,并于1938年被写入ITU《无线电规则》中。
参见
SINPO码 :使用收音机收听一般电台(尤其是短波电台)时,用来描述接收质量的一种方法。
注释
^ 无线电通联“Q简语 ”,意为“我的信号强度是多少?/你的信号强度是……”。
参考资料
^ Suri, S.; Jose, Tom K. THE UNTAPPED POTENTIAL OF HAM RADIO. The Write Order Publication. 2024: 61. ISBN 9789355651525 .
^ 2.0 2.1 2.2 业余无线电基础知识 . 山东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 2017-04-18 [2018-02-0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9-02-17).
^ BG8BXM. 业余无线电通信的信号报告 . 四川省无线电协会. 2020-01-03 [2024-12-0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12-04).
^ The beginner's handbook of amateur radio by Clay Laster, Page 379,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2000, ISBN 0-07-136187-1 , ISBN 978-0-07-136187-3
^ 5.0 5.1 童效勇, 陈方. 业余无线电通信. : 29–30. ISBN 978-7-115-38635-9 .
^ Arthur W. Braaten. A New Standard System of Reporting Signals (PDF) . QST. 1934, (10): 18–19, 106, 108 [2018-02-05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5-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