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OS时钟IC,1974年
PMOS 或pMOS 逻辑电路,源自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P-channel Metal-Oxygen-Semiconductor),是一种基于p沟道 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MOSFET)的数字电路 。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PMOS逻辑电路曾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的主流半导体技术,后来被NMOS 和CMOS 器件取代。
历史和应用
1959年,Mohamed Atalla 和Dawon Kahng 在贝尔实验室 制造出第一个可用的MOSFET。[ 1] 他们同时制造了PMOS和NMOS器件,但其中只有PMOS器件能够工作。[ 2] 直到十多年后,制造过程中的污染物(尤其是钠)才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可以制造出实用的NMOS器件。
与当时可用于集成电路 的唯一替代品双极性晶体管 (BJT)相比,MOSFET具有许多优点:
在精度相似的半导体器件制造 工艺下,MOSFET所需面积仅为双极结型晶体管的10%。[ 3] (pp. 87) 主要原因是MOSFET是自绝缘的,不需要与芯片上的相邻组件进行p-n结隔离 。
MOSFET需要的工艺步骤更少,因此制造起来更简单、更便宜(MOSFET只需要一个扩散掺杂步骤[ 3] (pp. 87) ,而BJT需要四个步骤[ 3] (pp. 50) )。
由于MOSFET没有静态栅极电流,因此基于MOSFET的集成电路的功耗可以较低。
与双极集成电路相比,其缺点是:
由于栅极电容 较大,开关速度相当低。
早期MOSFET的高阈值电压 导致最低电源电压较高(-24 V至-28 V)[ 4] 。
1964年,通用微电子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商用PMOS电路——一个带有120个MOSFET的20位移位寄存器,在当时其集成度之高令人难以置信。[ 5] 1965年,通用微电子公司试图为Victor Comptometer的Victor 3900电子计算器开发一组定制集成电路,共23个。[ 5] 但考虑到当时 PMOS电路的可靠性,这个尝试被证明是难以实现的,最终导致了通用微电子公司的倒闭。[ 6] 其他公司则继续使用PMOS技术生产如大型移位寄存器(通用仪器 ) [ 7] 或模拟多路复用器 3705(仙童半导体 ) [ 8] 之类的电路,这些电路在当时的BJT技术下是不可行的。
1968年,多晶硅 自对准栅极 技术的引入给PMOS技术带来了一项重大改进。[ 9] 仙童半导体公司的Tom Klein和Federico Faggin 改进了自对准栅极工艺,使其在商业上具有可行性,并发布了第一个硅栅极集成电路——模拟多路复用器3708。[ 9] 自对准栅极工艺使制造公差更小,从而既可以制造更小的MOSFET,又可以降低栅极电容并保持栅极电容的一致。例如,对于PMOS存储器,该技术可以使芯片面积减半,速度提升至三到五倍。[ 9] 多晶硅栅极材料不仅可以实现自对准栅极,还可以降低阈值电压,从而降低最小电源电压(例如降至-16 V[ 10] (p. 1–13) ),以此降低功耗。由于电源电压较低,硅栅极PMOS逻辑通常被称为低压PMOS , 而较老的金属栅极PMOS则被称为高压PMOS 。[ 3] (pp. 89)
由于种种原因,仙童半导体公司未能按照相关管理人员的意愿深入推进PMOS集成电路的开发。[ 11] (pp. 1302) 其中两位高管,戈登·摩尔 (Gordon Moore)和罗伯特·诺伊斯 (Robert Noyce),于1968年决定创办自己的初创公司——英特尔 。不久之后,包括费德里科·法金(Federico Faggin)和莱斯·瓦达斯(Les Vadasz)在内的其他仙童工程师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英特尔于1969年推出了首款256位PMOS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RAM),即Intel 1101。 [ 11] (pp. 1303) 1024位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Intel 1103于 1970年问世。[ 12] 1103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并迅速开始取代计算机中的磁芯存储器 。[ 12] 英特尔于1971年推出了其第一款PMOS微处理器 Intel 4004 。许多公司纷纷效仿英特尔。大多数早期的微处理器都是采用PMOS技术制造的,例如:英特尔的4040 和8008 ;美国国家半导体 的IMP-16、PACE和SC/MP;德州仪器 的TMS1000;罗克韦尔国际公司 的PPS-4[ 13] 和PPS-8[ 14] 。上述微处理器中有多个系列达成了商业上的“第一”:第一个4位微处理器(4004)、第一个8位微处理器(8008)、第一个单芯片16位微处理器(PACE)和第一个单芯片4位微控制器(TMS1000;RAM和ROM 与CPU 位于同一芯片上)。
1972年,NMOS技术终于发展到可商用的程度。英特尔[ 15] 和IBM [ 12] 都推出了其设计/制造的1 kbit内存芯片。由于NMOS MOSFET的n型沟道中的电子迁移率 大约是PMOS MOSFET的p型沟道中空穴 迁移率的三倍,所以NMOS逻辑电路与PMOS电路相比开关速度更高。因此,NMOS逻辑迅速开始取代PMOS逻辑。到20世纪70年代末,NMOS微处理器已经超越了PMOS处理器。[ 16] PMOS逻辑由于其低成本和相对较高的集成度,在一段时间内仍用于简单计算器和时钟等。CMOS技术的功耗比PMOS或NMOS都要低得多。尽管弗兰克·万拉斯(Frank Wanlass)早在1963年就提出了CMOS电路的构想[ 17] ,RCA公司的商用4000系列 CMOS集成电路也于1968年投入生产,但CMOS的制造仍然很复杂,既达不到PMOS或NMOS的集成度,也达不到NMOS的速度。直到20世纪80年代,CMOS才取代NMOS成为微处理器的主要技术。
描述
与NMOS 和CMOS 替代方案相比,PMOS电路具有许多缺点:需要多个不同的电源电压(正负电源电压)、导通状态下的功耗较高以及尺寸相对较大。此外,PMOS电路的整体开关速度较低。
PMOS使用p沟道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MOSFET) 来实现逻辑门 和其他数字电路。PMOS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是在n型 晶体管基底中创建一个反型层 。这个反型层称为p沟道,可以在p型 “源极”和“漏极”之间传导空穴 。
通过在第三个端子(称为栅极)施加负电压(常用-25V[ 18] ),可以创建p沟道。与其他MOSFET 一样,PMOS晶体管具有四种工作模式:截止区(或亚阈值)、三极管区(恒流区)、饱和区(有时称为导通区或线性电阻区)和速度饱和区。
虽然PMOS逻辑电路易于设计和制造(MOSFET可以用作电阻,因此整个电路可以用PMOS场效应晶体管构成),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在其缺陷中,最严重的是,当所谓的“上拉网络”(PUN)处于导通状态时,即输出为高电平时,PMOS逻辑门中会有直流 电流,这会导致即使在电路空闲时也会产生静态功耗。
此外,PMOS电路从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转换速度较慢。从低电平转换到高电平时,晶体管的电阻较低,输出端的电容电荷积累非常快(类似于通过非常低的电阻给电容器充电)。但是,输出端和负电源轨之间的电阻要大得多,因此从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转换需要更长的时间(类似于通过高电阻给电容器放电)。使用较低阻值的电阻可以加快转换速度,但也会增加静态功耗。
此外,不对称的输入逻辑电平使PMOS电路易受噪声影响。 [ 19]
大多数PMOS集成电路需要使用17-24伏直流电源。[ 20] 但英特尔 4004 PMOS微处理器没有采用金属栅极 ,而是采用多晶硅栅极 的PMOS逻辑,从而可以使用较小的电源电压差。为了兼容TTL 信号,4004使用的正电源电压为VSS = +5V ,负电源电压为VDD = -10V。[ 21]
逻辑门
p型MOSFET被布置在逻辑门输出和正电源电压之间的所谓“上拉网络”(PUN)中,同时在逻辑门输出和负电源电压之间放置一个电阻。该电路的设计使得如果所需输出为高电平,则PUN将处于导通状态,从而在正电源和输出之间形成电流通路。
PMOS门的元件排列方式与将所有电压反转的NMOS门相同。[ 22] 因此,对于高电平有效逻辑,德摩根定律 表明,PMOS或非门与NMOS与非门具有相同的结构,反之亦然。
参考文献
^ 1960: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MOS) Transistor Demonstrated .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 [2025-08-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3-08).
^ Lojek, Bo. History of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 2007: 321–323 . ISBN 9783540342588 .
^ 3.0 3.1 3.2 3.3 Manfred Seifart. Digitale Schaltungen und Schaltkreise [Digital Circuit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Berlin: VEB Verlag Technik. 1982. OCLC 923116729 (德语) .
^ Mogisters: The New Generation of MOS Monolithic Shift Registers . General Instrument Corp. 1965.
^ 5.0 5.1 1964: First Commercial MOS IC Introduced .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2020-12-0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0-26).
^ 13 Sextillion & Counting: 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to the Most Frequently Manufactured Human Artifact in History .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2018-04-02 [2020-12-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6-01).
^ General Instrument MOS Integrated Circuit . General Instrument Microelectronics Division. September 1966.
^ M. J. Robles. New MOS Multiplex Switch is Bipolar Compatible .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1968-04-09 [2025-08-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0-05).
^ 9.0 9.1 9.2 1968: Silicon Gate Technology Developed for ICs .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2020-12-1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7-29).
^ The Intel Memory Design Handbook (PDF) . Intel. Aug 1973 [2020-12-18 ] .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5, 2020.
^ 11.0 11.1 Sah, Chih-Tang . Evolution of the MOS transistor-from conception to VLSI (PDF) .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 October 1988, 76 (10): 1280–1326 [2025-08-05 ] . ISSN 0018-9219 . doi:10.1109/5.16328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07-26).
^ 12.0 12.1 12.2 1970: MOS dynamic RAM Competes with Magnetic Core Memory on Price .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2020-12-1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3-27).
^ Rockwell PPS-4 . The Antique Chip Collector's Page. [2020-12-2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1-03).
^ Parallel Processing System (PPS) Microcomputer . Rockwell International. Oct 1974 [2020-12-21 ] .
^ A chronological list of Intel products. The products are sorted by date. (PDF) . Intel museum. Intel Corporation. July 2005 [July 31, 2007]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August 9, 2007).
^ Kuhn, Kelin . CMOS and Beyond CMOS: Scaling Challenges. High Mobility Materials for CMOS Applications . Woodhead Publishing . 2018: 1. ISBN 9780081020623 .
^ 1963: Complementary MOS Circuit Configuration is invented .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2021-01-0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3-23).
^ Ken Shirriff. Reverse-engineering an early calculator chip with four-phase logic . December 2020 [2020-12-3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11-21).
^ Khan, Ahmad Shahid. Microwave Engineering: Concepts and Fundamentals . CRC Press. 2014: 629 [2016-04-10 ] . ISBN 9781466591424 . Also, the asymmetric input logic levels make PMOS circuits susceptible to noise.
^ Fairchild. CMOS, the Ideal Logic Family (PDF) : 6. January 1983 [2015-07-03 ]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5-01-09). Most of the more popular P-MOS parts are specified with 17V to 24V power supplies while the maximum power supply voltage for CMOS is 15V.
^ Intel 4004 datasheet (PDF) : 7. 1987 (2010-07-06) [2011-07-06 ]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16 October 2016).
^ Microelectronic Device Data Handbook (PDF) NPC 275-1. NASA / ARINC Research Corporation. August 1966: 2–51 [2025-08-05 ] .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1-09-20).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