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d page}}
动态可移植网络图形(英語:Animated 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缩写APNG)是一种继承自便携式网络图形(PNG)的文件格式,它允许像GIF格式一样播放动态图片,并且拥有GIF不支持的24位图像和8位透明性。 它还保留了与非动画PNG文件的向后兼容性。
APNG文件的第一帧存储为普通PNG流,因此大多数标准PNG解码器都能够显示APNG文件的第一帧。 帧速度数据和额外的动画帧存储在额外的数据块中(如原始的PNG规范所规定)。 APNG的竞争者是由PNG团队创建的位图动画的全面格式——多重網絡圖形 (MNG)。与其相比,APNG的优势是更小的存储大小以及对旧的PNG完全兼容。
通过对比GIF、APNG和WebP,可以看出APNG在质量相同的时候有着更小的体积[1]。
2004年,APNG由Mozilla公司的Stuart Parmenter和Vladimir Vukićević所創立,希望Mozilla社区将其用于图形界面及XUL,也期望广泛用于网页,但提案未能通过。
2006年,Google Summer of Code活动中,加拿大圣力嘉学院的学生为libpng程序库加入APNG支持。
此后开发者继续向Mozilla社区推荐APNG,但一直没有什么进展。
2007年3月23日,Mozilla Firefox 3.0在开发测试中支持APNG。[2]
2007年4月20日,PNG组织投票以10:8否决APNG进入官方标准。PNG组织决心继续推广MNG,不过其权力有限,许多常见软件陆续支持了APNG。
2025年6月24日,PNG发布3.0版本标准,正式将APNG纳入官方标准中。[3]
有一种用于服务器的库通过使用canvas标签而非对APNG的支持来显示APNG。[29]
coauth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