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碧玲(1956年12月9日—),綽號管媽,臺灣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籍,生於臺中市豐原區,現任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系兼任副教授,曾任五屆立法委員。
早年
管碧玲出生於臺中市豐原區[1],有客家背景。1979年大學畢業後即在母校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公共行政系服務,並在國立台灣大學取得政治學博士學位。在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後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獨立改成立為國立臺北大學,繼續在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專任副教授(現仍為兼任副教授)。
公職與選舉
2000年借調到高雄市政府擔任新聞處長、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長,到2004年4月17日兩次四年借調期滿,遂辭去國立臺北大學專任教職。
2004年9月15日,因參選立法委員辭去文化局長等所有本兼職。當選後,連任五屆。
2023年1月,在第二次蘇貞昌內閣總辭後,管碧玲於隨後的陳建仁內閣擔任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2];2024年留任卓榮泰內閣。
政策立場
- 食品風暴時提案,將黑心廠家從必須證明民眾的傷害與黑心食品有「因果相關」才能定罪的「結果犯」,改為只要廠家有黑心行為便可不必證明與受害者的關連即能課罪的「行為犯」,並三讀立法通過[3][4]。
- 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候選人柯文哲之妻陳佩琪於2014年雙十節假日代表參訪美國之柯文哲掃街拜票[5],儘管銓敘部於2009年即有公文就《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函釋「公務人員之配偶……為公職候選人時,如公務人員僅以眷屬身分為其配偶...之公職候選人站台且未予助講乃人之常情,且未涉及動用行政資源、利用職務關係或使用職銜名器,應非本法...立法原意所限制範圍,爰予明文排除。」中國國民黨陣營卻仍以陳佩琪在公立醫院任職而質疑她有違行政中立,管碧玲痛批此舉為「一個蠢蛋政府的這種無聊心態,只能搖頭嘆息!」[6]11月11日,立法院通過管碧玲提案修法,候選人的公務員配偶及二親等內的親屬可公開站台、助講、遊行及拜票。[7][8]
- 民進黨立委尤美女提案死刑犯可申請赦免條款,管碧玲為連署立委之一。[9]
言論及爭議
- 2006年民進黨高雄市長黨內初選,管碧玲曾以「有爭議的候選人」影射陳菊,卻始終說不清楚何謂「爭議」,遭李昆澤反駁。[10]
- 管碧玲於立院交通委員會因有年長資深市民陳情而臨時提案,要求未來購買智慧型手機,電信業者須提供課程,並要求NCC協調,但疑因遭網友虧翻,最後管碧玲主動撤回提案。[11]
- 2008年管碧玲在立法院衝突時掌摑國民黨立法委員洪秀柱而鬧上法院,經過三年的纏訟,最後在法官勸說下,雙方達成和解。[12]此事件起因乃是管碧玲等民進黨委員之提案,遭國民黨書記長林益世反對,引爆議場衝突。在衝突中,洪秀柱將民進黨的看板丟棄,剛好打到管碧玲助理。管碧玲起身與洪秀柱理論,並打了洪秀柱一巴掌。
- 管碧玲疑似居住在前鎮區鄭和南路的豪宅,而不住在選區戶口內,遭很角色週報踢爆,疑似幽靈戶口參選。[13]
- 2015年11月4日,管碧玲在Facebook表示,需要入院,並發39.5度高熱。Facebook專頁「公民1495行動聯盟」指出她患上登革熱,但她當時否認[15]。管碧玲於某造勢場合致詞時,表示「得過登革熱,才是正字標記最純的高雄人啦」、「沒得過登革熱,高雄的血統,血裡面的高雄血統不純。」遭媒體及網友大力撻伐,管碧玲回應是在安慰在場的二位剛得過登革熱,且熟識的支持者(影片中稱呼其中之一為阿眉姊)而已,是有心人「斷章取義」、「抹黑」她,隔日於臉書專頁上不表道歉但坦承「失言」。[16][17][18][19][20]
- 管碧玲2011年怒批當時衛生署長邱文達在WHA使用「中華台北」的名稱就等於是中國台北,指邱文達賣掉主權,台灣淪為「小三」[21],但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仍以中華台北參與WHA,管碧玲稱因為童振源有表達不接受邀請函首次增列的「一中原則」,因此「民進黨的參加和馬政府的參加完全不同」。[22]
- 2017年1月11日,立法院處理《電業法》爭議條文,時代力量、國民黨原住民立委分別提出修正動議,要求在民國110年將核廢料遷出蘭嶼,不過在民進黨立委人數優勢下,時力和國民黨團的提案表決最後都未獲通過。管碧玲發言時不斷向原住民抱歉,但強調不能說謊。[28]
- 2024年3月1日,在2024年金門近海快艇翻覆事故發生後,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原定4日邀請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陸委會主委邱太三等人進行專案報告;但管碧玲卻對報告名稱不滿,並自行修改報告名稱。對此,內政委員會召委、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發文表示,內政委員會專報名稱源自“海巡署”直播記者會名稱,並痛批管碧玲的做法是傲慢無比。[29]
- 2024年3月1日,管碧玲在回應朱鳳蓮公開批評其言論“極為冷血”時,摸了發問男性記者(來自中天新聞台)的左臉,稱“看看我的體溫”,引發性騷擾的爭議。[30]對此,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表示,不管是男性對女性,或是女性對男性,做出身體上的觸摸「已構成性騷」,抨擊管碧玲性平不及格,呼籲官員不要隨便對記者動手動腳。[31]
作品節選
出版物
選舉紀錄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
(院本部) |
---|
院長 | |
---|
副院長 | |
---|
政務委員 | 陳時中(2024年5月20日-) · 史哲(2024年5月20日-2025年6月12日) · 楊珍妮(2024年5月20日-) · 林明昕(2024年5月20日-) · 季連成(2024年5月20日-) · 陳金德(2024年5月20日-) · 劉鏡清(2024年5月20日-2025年8月31日)→葉俊顯(2025年9月1日-) · 吳誠文(2024年5月20日-) · 馬永成(2024年12月20日-) |
---|
秘書長 | 龔明鑫(2024年5月20日-2025年8月31日)→ 張惇涵(2025年9月1日-) |
---|
副秘書長 | 政務副秘書長:王貴蓮(2024年5月20日-2025年8月31日)→阮昭雄(2025年9月1日-) · 常務副秘書長:李國興 |
---|
發言人 | 陳世凱(2024年5月20日-2024年9月1日)→ 謝子涵(代理)(2024年9月2日-2024年9月12日)→ 李慧芝(2024年9月13日-) |
---|
副發言人 | |
---|
|
|
|
留 自舊內閣留任 · 兼 政務委員兼任 · 定 任期固定,不受內閣改組影響 |
陳建仁內閣(2023年1月31日-2024年5月19日) |
---|
(院本部) |
---|
院長 | |
---|
副院長 | 鄭文燦(2023年1月31日-2024年5月19日) |
---|
政務委員 | 林萬億留(2023年1月31日-2024年5月19日) · 張景森留(2023年1月31日-2024年5月19日) · 吳澤成留(2023年1月31日-2024年5月19日) · 吳政忠留(2023年1月31日-2024年5月19日) · 鄧振中留(2023年1月31日-2024年5月19日) · 羅秉成留(2023年1月31日-2024年5月19日) · 龔明鑫留(2023年1月31日-2024年5月19日) · 張子敬(2023年8月22日-2024年5月19日) · 李永得(2023年1月31日-2023年6月30日) · 黃致達留(2023年1月31日-2023年7月7日) |
---|
秘書長 | 李孟諺留(2023年1月31日-2024年5月19日) |
---|
副秘書長 | 政務副秘書長:何佩珊留(2023年1月31日-2024年5月19日) · 常務副秘書長:李國興留(2023年1月31日-2024年5月19日) |
---|
發言人 | 陳宗彥(2023年1月31日-2023年2月17日)→ 羅秉成(代理)(2023年2月18日-2023年5月14日)→ 林子倫(2023年5月15日-2024年5月19日) |
---|
|
|
|
留 自舊內閣留任 · 兼 政務委員兼任 · 定 任期固定,不受內閣改組影響 |
|
---|
2022年7月17日-2024年7月20日 |
主席 | |
---|
秘書長 | |
---|
副秘書長 | |
---|
中央常務委員會 (17席) | |
---|
中央執行委員會 (23席) | |
---|
中央評議委員會 (11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