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針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所發生的主要事件之時間列表。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各個參戰國陣營
1914年
日期 |
政策/戰場/戰役 |
事件
|
6月28日
|
政策
|
奧匈帝國皇儲法蘭茲·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蘇菲·霍恩貝格被塞拉耶佛刺客六人組之一的加夫里洛·普林齐普暗殺。 (更多)
|
7月5日
|
政策
|
在俄羅斯的軍事威脅下,奧匈帝國請求德國人提供軍事協助。而德國答應了這個要求。
|
7月23日
|
政策
|
進入「黑暗之週」。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塞爾維亞當晚便作出回應,同意最後通牒的大部分內容,除了第五與第六條款。
德皇認為塞爾維亞的反應十分地令人滿意,但德國外交官並沒有向維也納當局施壓,迫使之求和。 (更多)
|
7月24日
|
巴爾幹戰線
|
在預計拒絕該最後通牒,奧匈或將對之宣戰後,塞爾維亞便開始動員。
|
7月25日
|
東方戰線
|
奧匈帝國開始動員。俄羅斯進入備戰狀態(部分動員)。
|
7月28日
|
政策
|
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4] (更多)
|
7月29日
|
政策
|
德國德皇威廉二世與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透過電報進行約談。[5]
|
7月30日
|
政策
|
德國對俄國發出最後通牒。[5]
|
7月31日
|
政策
|
俄國開始戰爭動員。
|
8月1日
|
政策
|
德國對俄國宣戰並且開始動員。[6][8]
|
西方戰線
|
法國開始動員。[6]
|
政策
|
義大利宣布中立。[9]
|
政策
|
丹麥、挪威與瑞典聯合表示中立。[10]
|
政策
|
德國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簽訂了一份秘密同盟協議。[11] (更多)
|
8月2日
|
西方戰線
|
德國入侵盧森堡。[12] (更多)
|
西方戰線
|
容舍雷衝突:西線的第一場軍事行動開始。[13] (更多)
|
8月2日~26日
|
西方戰線
|
德國圍攻並占領了隆維, 這座靠近盧森堡的「通往巴黎的鐵門」,便這麼被德國人打開了。
|
8月3日
|
政策
|
德國對法國宣戰.[14] 比利時拒絕德國經過他們的領土,並進入法國邊境。[16]
|
政策
|
瑞士宣布保持中立,並且開始了防禦動員。[17][18]
|
8月4日
|
西方戰線
|
德國入侵比利時[19] ,並且包抄法國軍隊。 (更多)
|
政策
|
倫敦當局抗議德國沒有遵守倫敦條約,維護比利時的中立。德國總理則表示該條約只是一張紙罷了。後來英國便對德國宣戰。[20] (更多)
|
政策
|
美國宣布中立。
|
8月4日~16日
|
西方戰線
|
列日戰役爆發。德國圍攻並且佔領了比利時在列日的堡壘。
|
8月5日
|
亞太戰場
|
亞太戰場首次開火於澳洲墨爾本,並且由澳方首先開火。
|
亞太戰場
|
德國汽船普法爾茨號在被尼皮安堡攻擊後,於澳洲墨爾本投降。[21] (更多)
|
政策
|
蒙特內哥羅對奧匈帝國宣戰。
|
中東戰場
|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封鎖達達尼爾海峽。
|
8月6日
|
政策
|
奧匈帝國對俄國宣戰。[23]
|
政策
|
塞爾維亞對德國宣戰。[23]
|
8月7日
|
政策
|
西班牙宣布保持「嚴正的中立」。[24][25] (更多)
|
8月7日~9月13日
|
西方戰線
|
邊境戰役爆發。德國人與英國遠征軍及法國第五集團軍的戰鬥最終取得勝利。 (更多)
|
8月 7日–10日
|
西方戰線
|
米盧斯之戰:邊境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 (更多)
|
8月8日
|
政策
|
蒙特內哥羅對德國宣戰。[23][26]
|
8月9日
|
非洲戰場, 多哥蘭戰役
|
多哥蘭戰役開始。 (更多)
|
8月11日
|
政策
|
法國對奧匈帝國宣戰。
|
8月12日
|
政策
|
英國對奧匈帝國宣戰。[23][27]
|
西方戰線
|
海倫戰役:邊境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更多)
|
8月14日~25日
|
西方戰線
|
洛林戰役:邊境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更多)
|
8月15日
|
非洲戰場, 東非戰役
|
德國軍隊入侵英屬東非並且佔領了塔韋塔。(更多)
|
8月16日~20日
|
巴爾幹戰線, 塞爾維亞戰場
|
塞爾維亞人在策爾戰役中,擊敗了奧匈帝國軍隊。 (更多)
|
8月17日
|
東方戰線
|
俄軍入侵了東普魯士。(更多)
|
8月20日
|
東方戰線
|
德國人襲擊了位於東普魯士境內的俄國軍隊,引發貢賓嫩戰役。該戰役除了削弱了施里芬計劃的兵力,這場襲擊最終也以失敗告終。 (更多)
|
西方戰線
|
德國人佔領了布魯塞爾。
|
西方戰線
|
莫漢格戰役:洛林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更多)
|
西方戰線
|
薩爾堡戰役:洛林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更多)
|
8月21日
|
西方戰線
|
沙勒羅瓦戰役:邊境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更多)
|
8月2日~23日
|
西方戰線
|
阿登戰役:邊境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更多)
|
8月23日
|
政策
|
日本對德國宣戰。[23] (更多)
|
西方戰線
|
蒙斯戰役:邊境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更多)
|
8月23日–30日
|
東方戰線
|
坦能堡戰役: 俄軍慘敗於德軍之手。
|
8月23日~9月11日
|
東方戰線
|
加利西亞戰役爆發。俄羅斯佔領了利維夫。(更多)
|
8月23日~25日
|
東方戰線
|
克拉希尼克戰役:加利西亞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奧匈帝國第一軍團擊敗了俄國第四軍團。 (更多)
|
8月24日
|
西方戰線
|
埃盧日行動
|
西方戰線
|
莫塔涅戰役:洛林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
|
8月24日~9月7日
|
西方戰線
|
德國人圍攻並佔領了莫伯日要塞。(更多)
|
8月24日~9月28日
|
西方戰線
|
盟軍撤退至馬恩河。
|
8月25日
|
政策
|
日本對奧匈帝國宣戰。[23]
|
非洲戰場, 喀麥隆戰役
|
特佩戰役;喀麥隆戰役開始。
|
8月26日
|
非洲戰場, 多哥蘭戰役
|
英國與法國軍隊征服了德國在西非的保護國:多哥蘭。 (更多)
|
西方戰線
|
格朗德費戰役
|
8月26日~27日
|
西方戰線
|
勒卡托戰役爆發後導致盟軍撤退。
|
8月26日~30日
|
東方戰線
|
格尼拉利帕河戰役:加利西亞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
|
8月26日~9月2日
|
東方戰線
|
科馬羅夫戰役:加利西亞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更多)
|
8月26日~1916年2月18日
|
非洲戰場, 喀麥隆戰役
|
莫拉之圍
|
8月27日
|
西方戰線
|
埃特勒戰役
|
8月27日~11月7日
|
亞太戰場
|
青島戰役:英國和日本軍隊佔領了德國所統治的青島。
|
8月28日
|
海戰
|
英國皇家海軍於北海的黑爾戈蘭灣海戰中獲勝。
|
政治
|
奧匈帝國對比利時宣戰。[23][33]
|
8月29日~30日
|
西方戰線
|
聖康坦戰役,又名吉斯戰役。盟軍在此戰中井然有序地撤退。
|
8月29日~31日
|
非洲戰場, 喀麥隆戰役
|
第一次加魯阿戰役
|
8月30日
|
亞太戰場
|
紐西蘭佔領了德屬薩摩亞(即後來的西薩摩亞)。(更多)
|
9月1日
|
西方戰線
|
內里事件
|
政策
|
聖彼得堡被改名為彼得格勒,消除了德語單字「Burg」和「Sankt」。[34]
|
9月2日~11日
|
東方戰線
|
奧匈帝國於拉瓦戰役中戰敗,該戰為加利西亞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
|
9月5日
|
海戰, U艇海戰
|
英國輕巡洋艦探路者號在蘇格蘭附近被U艇U-21號擊沉。
|
9月5日~12日
|
西方戰線
|
第一次馬恩河戰役爆發。德軍進攻巴黎的行動受阻──這意味著施里芬計劃已經失敗。
|
西方戰線
|
烏爾克河戰役:第一次馬恩河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
|
西方戰線
|
雙莫恩戰役
|
9月6日
|
非洲戰場, 喀麥隆戰役
|
那空戰役
|
9月6日~12日
|
西方戰線
|
聖貢德沼澤戰役:第一次馬恩河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
|
西方戰線
|
維特里戰役:第一次馬恩河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
|
西方戰線
|
雷維尼戰役:第一次馬恩河戰役的其中一個階段。
|
9月6日~10月4日
|
巴爾幹戰線, 塞爾維亞戰場
|
德里納河戰役
|
9月7日
|
亞太戰場
|
突襲范寧島
|
9月7日~14日
|
東方戰線
|
第一次馬祖爾湖戰役:於東普魯士的俄軍被擊退,傷亡慘重。
|
9月9日
|
政策
|
特奧巴爾德·馮·貝特曼-霍爾韋格闡述了德國的戰爭目標。(更多)
|
9月11日
|
亞太戰場
|
比塔帕卡之戰
|
9月13日
|
非洲戰場, 西南非戰役
|
來自南非的軍隊開始入侵德屬西南非。(更多)
|
9月13日~28日
|
西方戰線
|
第一次埃納河戰役最終以平局告終。海軍競賽開始。
|
9月14日
|
政策
|
埃里希·馮·法金漢接替小毛奇擔任德國的參謀長。
|
9月14日~17日
|
亞太戰場
|
多馬之圍。大多數在新幾內亞的德國軍隊都在當時或次年向澳大利亞人投降。
|
9月15日
|
非洲戰場, 西南非戰役
|
波耳人領導人 馬尼·馬利茲於南非起義。(更多)
|
9月19日~10月11日
|
西方戰線
|
弗利雷戰役
|
9月20日
|
海戰, 非洲戰場, 東非戰役
|
尚吉巴海戰爆發,最終德國勝利。
|
9月22日
|
亞太戰場
|
發生帕皮提轟炸
|
亞太戰場
|
德國埃姆登號前去轟炸清奈。(更多)
|
9月22日~26日
|
西方戰線
|
第一次皮卡第戰役
|
9月24日
|
東方戰線
|
普熱梅希爾之圍
|
9月26日
|
非洲戰場, 西南非戰役
|
桑方丹戰役
|
9月25日~29日
|
西方戰線
|
阿爾伯特戰役
|
9月28日~10月10日
|
西方戰線
|
德軍圍攻並佔領了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更多)
|
9月29日~30日
|
亞太戰場
|
日本佔領馬紹爾群島。
|
9月29日~10月31日
|
東方戰線
|
維斯瓦河戰役(又稱華沙戰役)
|
10月1日–1915年7月11日
|
海戰, 非洲戰場, 東非戰役
|
魯菲吉河三角洲海戰爆發, 德國柯尼斯堡號被擊沉。
|
10月1日–4日
|
西方戰線
|
第一次阿拉斯戰役
|
10月9日~11月1日
|
巴爾幹戰線, 塞爾維亞戰場
|
中央權力控制貝爾格勒。(更多)
|
10月10日~11月2日
|
西方戰線
|
拉巴塞戰役
|
10月10日~11月2日
|
西方戰線
|
第一次梅森戰役
|
10月13日~11月2日
|
西方戰線
|
阿爾芒蒂耶爾戰役
|
10月16日~31日
|
西方戰線
|
艾澤爾河戰役爆發。法國和比利時軍隊守住了比利時海岸線。
|
10月19日~11月22日
|
西方戰線
|
第一次伊珀爾戰役結束了海上軍備競賽。 德國人被擋在加萊和敦克爾克之外。
|
10月19日~1915年7月7日
|
非洲戰場, 西南非戰役
|
德國和葡萄牙軍隊在安哥拉-納米比亞邊境發生衝突,但沒有進一步的宣戰。(更多)
|
10月28日
|
海戰, 亞太戰場
|
檳城戰役爆發。德國巡洋艦埃姆登號在馬六甲海峽擊沉了兩艘英國軍艦。
|
10月29日
|
海戰, 東方戰線
|
發生黑海大突襲。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軍艦轟炸了俄羅斯的敖德薩和塞凡堡港口。
|
11月1日
|
政策
|
俄羅斯對鄂圖曼帝國宣戰。
|
海戰
|
科羅內爾海戰爆發。 馮·斯佩的德國巡洋艦中隊在智利附近擊敗了克里斯托弗·克拉多克(Christopher Cradock) 率領的皇家海軍中隊。
|
11月2日
|
海戰, U艇海戰
|
英國開始對德進行海上封鎖。 (Details)
|
政策
|
塞爾維亞對鄂圖曼帝國宣戰。[23]
|
11月2日~16日
|
中東戰場, 高加索戰役
|
伯格曼攻勢: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場位於高加索地區的戰役。
|
11月3日
|
政策
|
蒙特內哥羅對鄂圖曼帝國宣戰。
|
非洲戰場, 東非戰役
|
吉力馬札羅山之戰
|
11月3日~5日
|
非洲戰場, 東非戰役
|
馮·萊托-福爾貝克 (Von Lettow-Vorbeck) 率領的德國殖民軍隊在德屬東非的坦噶戰役中擊敗了英國人。
|
11月5日
|
政策
|
法國和英國[38] 對鄂圖曼帝國宣戰。[23]
|
11月6日
|
中東戰場, 美索不達米亞戰役
|
法奧大登陸:英國與印度開始圍攻法奧要塞。
|
11月7日
|
亞太戰場
|
日軍佔領了德國在青島的海軍基地。(更多)
|
11月11日
|
政策
|
鄂圖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五世向盟軍宣布發動聖戰。[40]
|
11月11日~21日
|
中東戰場, 美索不達米亞戰役
|
巴斯拉戰役
|
11月11日~12月6日
|
東方戰線
|
羅茲戰役(又稱西里西亞攻勢)
|
11月13日
|
非洲戰場, 東非戰役
|
埃爾赫里戰役:法軍於摩洛哥敗給扎亞聯盟的最慘戰役之一。
|
11月16日~12月15日
|
巴爾幹戰線, 塞爾維亞戰場
|
科盧巴拉戰役爆發,奧匈帝國軍隊撤離塞爾維亞。
|
11月19日
|
政策
|
布爾什維克的代表在帝國杜馬被逮補並被放逐至塞爾維亞。
|
11月23日
|
中東戰場, 美索不達米亞戰役
|
巴士拉被英國占領。
|
12月1日~13日
|
東方戰線
|
利馬諾瓦戰役
|
12月3日~9日
|
中東戰場, 美索不達米亞戰役
|
古爾納戰役
|
12月8日
|
海戰
|
福克蘭群島海戰:馮·斯佩的德國巡洋艦中隊被英國皇家海軍擊敗。
|
12月10日
|
西方戰線
|
六〇山被德軍佔領。
|
12月14日
|
中東戰場, 波斯戰役
|
鄂圖曼帝國佔領位於波斯邊境的卡達作為進攻高加索地區之橋頭報,但在他們於薩里卡米甚被擊敗後逐撤離。(更多)
|
12月16日
|
海戰, U艇海戰
|
德國艦隊砲擊英格蘭的斯卡布羅、哈特爾浦和惠特比。 (更多)
|
12月18日~22日
|
西方戰線
|
紀梵希戰役
|
12月17日~1915年1月13日
|
西方戰線
|
第一次阿圖瓦戰役
|
12月20日
|
西方戰線
|
反攻從佩爾特開始。
|
12月20日~1915年3月17日
|
西方戰線
|
第一次香檳戰役
|
12月22日
|
西方戰線
|
反攻從努瓦永開始。(更多)
|
12月22日~1915年1月2日
|
中東戰場, 高加索戰役
|
俄羅斯在高加索的薩利卡米什戰役取得勝利。
|
12月24日~25日
|
西方戰線
|
在西線的某些地方,德國和英國軍隊之間舉行了非正式的聖誕節休戰。
|
12月25日 – 1915年1月18日
|
中東戰場, 高加索戰役
|
阿爾達漢戰役
|
1915年
日期 |
政策/戰場/戰役 |
事件
|
1月2日
|
東方戰線
|
俄羅斯開始進行在喀爾巴阡山脈的攻勢。 他將持續到4月12日。
|
1月4日~11日
|
中東戰場, 波斯戰役
|
鄂圖曼帝國出其不意地佔領烏爾米耶與大不里士。
|
1月8日
|
政策
|
日本試圖將二十一條強加給中立國中國。
|
1月18日~19日
|
非洲戰場, 東非戰役
|
雅辛戰役
|
1月19日 – 12月22日
|
西方戰線
|
哈特曼斯維勒科夫戰役 :為控制峰頂而展開的一系列戰鬥。
|
1月24日
|
海戰
|
英國大艦隊與德國公海艦隊之間爆發多格爾沙洲海戰。
|
1月24日~26日
|
非洲戰場, 東非戰役
|
由約翰·奇倫布威領導的奇倫布威起義發生在尼亞薩蘭。
|
1月28日 – 2月3日
|
中東戰場, 西奈及巴勒斯坦戰場
|
鄂圖曼帝國未能在突擊蘇伊士運河攻下蘇伊士運河。
|
1月30日
|
中東戰場, 波斯戰役
|
俄羅斯佔領了大不里士。
|
1月31日
|
東方戰線
|
波利莫夫戰役。其中,德國首次使用了化學武器。[45]
|
2月4日
|
海戰, U艇海戰
|
德國開始對商船進行無限制潛艇戰。
|
非洲戰場, 西南非戰役
|
揚·坎普投降。馬利茲叛變以失敗告終。
|
非洲戰場, 西南非戰役
|
卡卡馬斯戰役:德國試圖入侵南非但被擊退。
|
2月7日~22日
|
東方戰線
|
第二次馬祖爾湖戰役。俄羅斯X軍被擊敗。
|
2月15日
|
亞太戰場
|
新加坡軍隊試圖反抗英國。
|
2月19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英法兩國之海軍進攻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戰役開始。
|
3月5日
|
政策
|
英法兩國承諾會把君士坦丁堡送給俄羅斯。
|
3月7日
|
中東戰場, 波斯戰役
|
在俄羅斯的反擊之下,鄂圖曼軍隊被迫撤回庫圖爾。
|
3月10日~13日
|
西方戰線
|
新沙佩爾戰役。在取得初步的成果後,英國的攻勢停止了。
|
3月14日
|
海戰
|
馬斯地島戰役。德國東亞分艦隊的殘餘被擊敗,船員的都被扣留在中立國智利。
|
3月18日
|
海戰,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三一八戰役。英法兩國試圖強行傳穿越達達尼爾海峽,最後以失敗告終,並損失三艘前無畏艦。
|
3月22日
|
東方戰線
|
普熱梅希爾之圍結束。俄羅斯最終佔領了該堡壘。
|
4月5日 – 5月5日
|
西方戰線
|
第一次弗利雷戰役
|
4月12日~14日
|
中東戰場, 美索不達米亞戰役
|
沙巴戰役
|
4月15日
|
中東戰場, 波斯戰役
|
迪爾曼戰役
|
4月19日 – 5月17日
|
中東戰場, 高加索戰役
|
鄂圖曼圍攻u亞美尼亞的 凡城。
|
4月22日 – 5月25日
|
西方戰線
|
第二次伊珀爾戰役最終以不分上下告終。德國首次使用毒氣。
|
4月22日~23日
|
西方戰線
|
格雷文斯塔費爾戰役,第二次伊珀爾戰役中的第一場圍城戰。
|
4月24日
|
政策
|
鄂圖曼帝國將亞美尼亞知識份子驅逐到安卡拉,是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的第一步。
|
4月24日 – 5月5日
|
西方戰線
|
聖朱利安戰役:第二次伊珀爾戰役的一部分。
|
4月25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盟軍登陸加里波利,登上阿里柏努,並將之更名為安扎克灣與海麗絲岬。 (更多)
|
4月26日
|
政策
|
協約國與義大利之間簽訂了倫敦條約。[48]
|
非洲戰場, 西南非戰役
|
特里科普吉戰役
|
4月28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第一次克里希亞戰役,盟軍的進攻被擊退。
|
4月29日
|
非洲戰場, 喀麥隆戰役
|
古林之戰
|
5月1日
|
東方戰線
|
戈爾利采-塔爾努夫攻勢開始:麥肯森將軍率領的德軍突破了俄軍在加利西亞的防線。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埃斯基·希薩利克戰役
|
5月3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軍隊撤離安扎克灣。
|
政策
|
義大利取消了與德國跟奧匈帝國結為同盟的承諾。
|
5月6日~8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第二次克里希亞戰役: 盟軍試圖再次嘗試推進未果。
|
5月7日
|
海戰, U艇海戰
|
英國皇家郵輪 盧西塔尼亞號被德國U艇擊沉。
|
5月8日~13日
|
西方戰線
|
弗雷岑貝格戰役:第二次伊珀爾戰役的一部分。
|
5月9日 – 6月18日
|
西方戰線
|
第二次阿圖瓦戰役
|
5月9日
|
西方戰線
|
奧伯斯戰役:第二次阿圖瓦戰役的一部分。
|
5月10日
|
東方戰線
|
來自匈牙利的軍隊在雅羅斯拉夫擊潰俄軍。利沃夫再次落入奧地利手中。
|
5月11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雙方要求停戰,理由是要埋葬死者。(更多)
|
5月12日
|
非洲戰場, 西南非戰役
|
德屬西南非首府溫荷克被南非軍隊佔領。
|
5月5日~25日
|
西方戰線
|
費斯圖伯特戰役
|
5月16日 – 6月23日
|
東方戰線
|
科納里戰役
|
5月23日
|
政策
|
義大利向奧匈帝國宣戰。[23] (更多)
|
5月24日~25日
|
西方戰線
|
貝爾維爾德戰役:第二次伊珀爾戰役的最終戰役。
|
5月31日 – 6月10日
|
非洲戰場, 喀麥隆戰役
|
第二次加魯阿戰役
|
6月 – 9月
|
東方戰線
|
俄羅斯從波蘭-加利西亞突出部進行戰略撤退。
|
6月4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第三次克里希亞戰役,盟軍以再一次失敗告終。
|
東方戰線
|
俄羅斯撤離普熱梅希爾。 (更多)
|
6月21日~23日
|
非洲戰場, 東非戰役
|
布科巴戰役
|
6月22日
|
東方戰線
|
麥肯森再次突破了俄軍在利沃夫的防線。(更多)
|
6月23日 – 7月7日
|
義大利戰線
|
第一次伊松佐河之役
|
6月27日
|
東方戰線
|
奧匈帝國重新擁有利沃夫。(更多)
|
6月28日 – 7月5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英國在安扎克灣溝壑戰役取勝。
|
6月29日
|
非洲戰場, 喀麥隆戰役
|
恩岡代雷戰役
|
7月1日
|
空戰
|
載有射擊斷續器的戰鬥機在空戰獲得首場勝利。(更多)
|
非洲戰場, 西南非戰役
|
奧塔維戰役
|
7月9日
|
非洲戰場, 西南非戰役
|
德屬西南非的德軍投降。
|
7月10日~26日
|
中東戰場, 高加索戰役
|
馬拉茲吉爾特戰役
|
7月18日 – 8月3日
|
義大利戰線
|
第二次伊松佐河之役
|
7月25日
|
義大利戰線
|
意大利人佔領了卡布奇諾伍德。 (更多)
|
空戰
|
第一個維多利亞十字勳章被授予給一位英國戰鬥機飛行員。(更多)
|
7月27日~31日
|
中東戰場, 高加索戰役
|
卡拉基利塞戰役
|
8月5日
|
東方戰線
|
德軍佔領華沙。 (更多)
|
8月6日~10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孤松戰役:八月攻勢的一部分。
|
8月6日~13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克里希亞葡萄園之戰:八月攻勢的一部分。
|
8月6日~15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登陸蘇維拉灣|Landing at Suvla Bay|登陸蘇維拉灣]]:八月攻勢的其中一階段。
|
8月6日~21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薩里拜爾戰役:八月攻勢的一部分。他同時是英軍最後一次試圖佔領加里波利半島,但最終沒有成功。
|
8月7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內克之戰:八月攻勢的其中一階段。
|
8月7日~19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Chunuk Bair戰役:八月攻勢的其中一階段。
|
8月19日
|
海戰, U艇海戰
|
德國U艇擊沉阿拉伯人號。44人死亡,其中包括三位美國人。
|
8月21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彎刀山戰役:八月攻勢的其中一階段。
|
政策
|
義大利向鄂圖曼帝國宣戰。[23]
|
8月21日~29日
|
中東戰場, 加里波利戰場
|
六〇號山戰役:八月攻勢的一部分。
|
8月26日 – 9月19日
|
東方戰線
|
什文蒂尼攻勢:戈爾利采-塔爾努夫攻勢的其中一階段。
|
9月1日
|
海戰, U艇海戰
|
德國暫停無限制潛艇戰。(更多)
|
9月5日~8日
|
政策
|
反對歐洲軍國主義的全球社會主義支持者所舉辦的齊美爾瓦爾德會議在瑞士齊美爾瓦爾德舉行。
|
9月5日
|
東方戰線
|
尼古拉二世解除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大公俄羅斯陸軍總司令之職,並親自擔任之。
|
9月15日 – 11月4日
|
西方戰線
|
第三次阿圖瓦戰役
|
9月19日
|
東方戰線
|
德軍佔領維爾紐斯,戈爾利采-塔爾努夫攻勢結束。
|
9月25日~28日
|
西方戰線
|
洛斯戰役:英國的一次重大進攻,但沒有成功。
|
9月25日 – 10月15日
|
西方戰線
|
霍亨索倫堡壘行動:洛斯戰役的其中一階段。
|
9月25日 – 11月6日
|
西方戰線
|
第二次香檳戰役
|
9月28日
|
中東戰場, 美索不達米亞戰役
|
埃斯辛戰役
|
10月3日
|
巴爾幹戰線, 馬其頓戰役
|
盟軍的增援部隊登陸希臘塞薩洛尼基以支援塞爾維亞。
|
10月7日 – 12月4日
|
巴爾幹戰線, 塞爾維亞戰場
|
塞爾維亞被德國、奧匈與保加利亞入侵。
|
10月12日
|
政策
|
艾迪絲·卡維爾被處以槍決。
|
10月14日
|
政策
|
保加利亞向賽塞爾維亞宣戰。[23] (更多)
|
10月14日 – 11月9日
|
巴爾幹戰線, 塞爾維亞戰場
|
摩拉瓦攻勢:同盟國入侵塞爾維亞的其中一階段,保加利亞軍隊突破了塞方防線。
|
10月14日 – 11月15日
|
巴爾幹戰線, 塞爾維亞戰場
|
奧夫切波爾攻勢:同盟國入侵塞爾維亞的其中一階段,保加利亞軍隊突破了塞方防線。
|
10月15日
|
政策
|
英國對保加利亞宣戰。[23][54]
|
政策
|
蒙特內哥羅對保加利亞宣戰。[23]
|
10月16日
|
政策
|
法國對保加利亞宣戰。[23]
|
10月17日 – 11月21日
|
巴爾幹戰線, 馬其頓戰役
|
克里沃拉克戰役:馬其頓戰役的第一場戰役。
|
10月18日 – 11月4日
|
義大利戰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