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o: share facebook share twitter share wa share telegram print page

杨氏模量

楊氏模量,也称杨氏模数(英語:Young's modulus),一般將楊氏模量習慣稱為彈性模量,是材料力學中的名詞。彈性材料承受正向應力時會產生正向應變,在形變量沒有超過對應材料的一定彈性限度時,定義正向應力與正向應變的比值为这种材料的楊氏模量。公式記為

或是

其中, 表示楊氏模量, 表示正向應力, 表示軸力, 表示斷面面積, 表示正向應變。

楊氏模量以英國科學家托马斯·杨命名,但尽管如此,杨氏模量的概念是由莱昂纳德·欧拉在1727年提出。现代意义上的首次关于杨氏模量的实验是由意大利科学家Giordano Riccati在1782年完成,比托马斯·杨早了25年。模量(modulus)一词由拉丁语中modus演变而来,意为测量。

定义

杨氏模量 定量描述在材料的弹性限度内压缩或拉伸应力 (单位面积所受的力)和轴向应变 (比例形变)。

杨氏模量在国际单位制(SI)中以帕斯卡(Pa)计量,简称为帕。常见的杨氏模量都在吉帕(GPa)级别。

线性弹性

当固体材料被施加较小的压缩或拉伸应力时会发生弹性形变。弹性形变是可逆的,即材料可以回到施加应力之前的初始状态。。

当应力和应变接近0的区间内,应力应变曲线是线性的。胡克定律表明应力与应变成比例,其中的比例系数即杨氏模量。杨氏模量越大,所需造成相同应变的应力大小就越大,理想刚体的杨氏模量位无穷大,相反地,非常柔软的材料(例如水)无需除重力外的外力作用即可产生形变,因此其杨氏模量为零。

相关其他物理属性

  • 强度刚度): 材料在拉伸状态下不断裂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 几何刚度:取决于物体形状而非局部性质的全局特征,比如说工字梁就比在单位长度内质量相同的同种材料的其他梁有更高的抗弯曲能力;
  • 材料硬度:固体对外界物体入侵的局部抵抗能力;
  • 韧性:材料在断裂前所能吸收的最大机械能;
  • 屈服点:屈服点是应力-应变曲线上的一个点,该点表示弹性行为的极限和塑性行为的开始。在屈服点以下,材料将弹性变形,其应力应变比值固定呈一条直线,并在去除应用的应力后恢复到其原始形状。

应用

杨氏模量可以用于计算在压缩或者拉伸应力下各向同性的弹性材料的尺寸变化。例如,杨氏模量可以用来预测材料在压缩或拉伸应力下的伸长量。杨氏模量可以直接应用于轴向应力,即应力仅存在于沿物体轴线方向,而非除轴线方向外的其他方向。杨氏模量也可以用于求解支撑点之间受压的静定梁的形变。

其他材料弹性相关计算通常需要另一额外的材料弹性物理量,例如剪切模量体积模量泊松比。三者间任意两个参数即可完整描述各向同性材料的弹性性质。例如,在计算已知泊松比为0.43±0.12,平均杨氏模量为52 KPa的癌变皮肤组织的物理性质时,确定组织的弹性性质便是临床研究应用的第一步[1]。各向同性的均质材料的杨氏模量和上述三个弹性常数的关系如下:

线性与非线性

杨氏模量代表胡克定律中有关应力和应变的比例系数,但是胡克定律只适用于理想条件下材料的弹性和线性响应,在实践中所有材料都会在受力极大或者伸长量极大时崩溃,然而在受力或者伸长量较小的时候,材料可以被近似为服从胡克定律。当胡克定律适用的范围远大于材料所受的应力时,该材料的反馈可以被视为线性,反之则视其为非线性。

钢材碳纤维玻璃等材料通常可被视作线性材料,橡胶,泥土等则通常被视作非线性材料。然而上述说法并非严格的分类,如果施加的应力或应变足够小,非线性材料的物理反馈也是线性的。另外,如果施加在线性材料上的应力或应变足够大时,上述线性相关的理论也不足以描述实际情况。例如,线性理论认为线性材料具有可逆性,即材料可以在应力撤除后回到施加前的初始状态,但显然在高负载条件下桥梁钢材的结构失效不服从上述理论。虽然钢材通常被视作线性材料,但在上述极端条件下是不成立的。

固体力学中,在应力-应变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都被叫做该点的相切模量(tangent modulus),可以通过拉伸试验中获得的材料应力-应变特征曲线确定。

定向材料

同种材料不同方向上的杨氏模量可能不同。大多数金属和陶瓷材料都是各向同性的,这些材料的机械属性在各个朝向上都是相同的。但是金属和陶瓷材料在制造过程中可以参入杂质,金属材料也可以通过机械处理是其晶粒结构具有方向性,这些材料也变为各向异性,杨氏模量便会取决于力的方向向量。各向异性在很多复合物中都有体现,例如当力的方向平行于纤维时,碳纤维的杨氏模量会更高(相比于其他方向)。工程师们会将例如木头和钢筋混凝土等其他材料的方向性应用在实际建造中。

各種材料的楊氏模量約值

楊氏模量取決於材料的組成。舉例來說,大部分金屬在合金成分不同、熱處理在加工過程中的應用,其楊氏模量值會有5%或者更大的波動。正如以下的很多材料的楊氏模量值非常接近。

不同固體的楊氏模量約值
材料 楊氏模量 () / 楊氏模量 () / lbf/in²
橡膠(微小应变) 0.01-0.1 1,500-15,000
低密度聚乙烯 0.2 30,000
聚丙烯 1.5-2 217,000-290,000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2-2.5 290,000-360,000
聚苯乙烯 3-3.5 435,000-505,000
尼龍 2-4 290,000-580,000
橡木(颗粒表面) 11 1,600,000
高强度混凝土(受到压缩) 30 4,350,000
金屬鎂 45 6,500,000
玻璃(所有种类) 71.7 10,400,000
69 10,000,000
黄銅青銅 103-124 17,000,000
(Ti) 105-120 15,000,000-17,500,000
碳纤维强化塑料(单向,颗粒表面) 150 21,800,000
合金 190-210 30,000,000
(W) 400-410 58,000,000-59,500,000
碳化硅(SiC) 450 65,000,000
碳化鎢(WC) 450-650 65,000,000-94,000,000
單碳納米管[2] approx. 1,000 approx. 145,000,000
鑽石 1,050-1,200 150,000,000-175,000,000

单位

楊氏模量的因次壓強,在SI單位制中,壓力的單位為Pa也就是帕斯卡。

但是通常在工程的使用中,因各材料楊氏模量的量值都十分的大,所以常以百萬帕斯卡(MPa)或十億帕斯卡(GPa)作為其單位。

  • (1牛顿每平方毫米为1MPa)
  • (1千牛顿每平方毫米为1GPa)

參看

參考文獻

  1. ^ Tilleman, Tamara Raveh; Tilleman, Michael M.; Neumann, Martino H.A.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Cancerous Skin: Poisson's Ratio and Young's Modulus (PDF). Israel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2004, 6 (12): 753-755. 
  2. ^ ELECTRONIC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S (PDF). [2005-08-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5-10-29). 
换算公式
均质各向同性线弹性材料具有独特的弹性性质,因此知道弹性模量中的任意两种,就可由下列换算公式求出其他所有的弹性模量。
Prefix: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

Portal di Ensiklopedia Dunia

Kembali kehalaman sebelum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