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效應 》(英語:A History of Violence )是一部2005年劇情片 ,由大衛·柯能堡 擔任導演,喬許·歐森 編劇,劇情改編自約翰·華格納 與文斯·洛克 創作的1997年同名圖像小說 。本片講述平靜小鎮的餐館老闆湯姆(維高·摩天臣 飾演)制服並擊斃兩名搶匪,此英雄行為使他聲名遠播,卻也導致他不為人知的黑暗過去找上他和家人。
本片於2004年9月至11月拍攝,雖然故事舞台位在美國,電影實際上是在加拿大 拍攝[ 7] 。《暴力效應》首先在2005年5月於第58届戛纳电影节 上首映,後於同年9月在美國上映。本片備受影評人讚賞,入圍或榮獲多個獎項 ,演員威廉·赫特 與編劇歐森分別入圍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男配角 和最佳改編劇本 。
劇情大綱
本片設定在印地安納州 的米爾布魯克鎮(Millbrook),這座小鎮偏僻且平靜。湯姆·史托是餐廳「史氏小館」(Stall's Diner)的老闆,愛妻伊蒂是律師,有一個在讀中學的兒子傑克和一個學齡前的女兒莎拉。一天晚上,史氏小館要打烊時,兩名搶匪上門,湯姆服從搶匪的要求以保眾人安全,但搶匪欲對女店員下手時,湯姆俐落地奪槍,並射殺兩人,不過腳被刺傷。
這件事很快眾所皆知,湯姆變成眾人和記者的焦點。以傅格迪為首的三名費城 黑社會份子到鎮上騷擾湯姆和其家人,聲稱湯姆過去其實是個黑社會人物:喬伊·古薩克。湯姆堅稱自己是被認錯,但也做出警戒的行為,要伊蒂準備散彈槍 以防萬一,令伊蒂和傑克惶惶不安。之後,傑克在校被同學巴比霸凌,巴比出言相譏提到湯姆,傑克一怒之下將巴比打到送醫。湯姆告誡傑克暴力無法解決問題,被傑克用先前餐廳搶案的事情反諷,湯姆一怒之下甩了傑克一巴掌,傑克離家而去。
不久後,傅格迪等三人押著傑克到湯姆家,以傑克為人質,要求湯姆跟他們去費城見一些人。湯姆確保傑克安全後拒絕服從,隨後打倒了傅格迪的兩名持槍手下。傅格迪持槍要殺死湯姆,傑克撿起散彈槍從傅格迪身後殺了他。親眼目睹湯姆殺人時的表現後,伊蒂懇求他說出實話。湯姆稱過去的自己「喬伊」是個殺人不眨眼的人渣,他花了數年時間「殺死」喬伊,改頭換面過上家庭生活,但遇到暴力場面時,喬伊就會浮現。
湯姆面對傑克與伊蒂的質疑與衝突,在變成喬伊的狀態下粗暴地與伊蒂做愛,事後黯然神傷。當晚,湯姆接到來自兄長——黑道老大瑞奇·古薩克的電話,為了避免對方直接前來,決定去費城將過去了結。湯姆開了半天的車抵達費城,見到了住在豪宅裡的瑞奇。然而瑞奇尋找湯姆是為了殺掉他,因為喬伊過去惹了很多麻煩,使瑞奇名望受損而當不上老大,折損傅格迪等人更讓瑞奇丟臉。面對這種情況,湯姆暴力地將瑞奇的手下全部殺死,最後手刃兄長。
隔天早上,湯姆在水邊洗滌,隨後開車回家。到家時家人正在用晚餐,莎拉將湯姆的餐盤拿給他。伊蒂原本低著頭,最後與湯姆相視而泣。
演員
備註:角色名翻譯取自臺灣版DVD,若無譯名則以原文表示
維高·摩天臣 飾演湯姆·史托(Tom Stall),又稱喬伊·古薩克(Joey Cusack)。
玛丽亚·贝罗 飾演伊蒂·史托(Edie Stall)
艾德·哈里斯 飾演卡爾·傅格迪(Carl Fogarty),費城的獨眼黑道份子,前科累累的危險人物。
威廉·赫特 飾演瑞奇·古薩克(Richie Cusack),喬伊的親生兄弟,費城的黑道老大。
阿什頓·霍爾莫斯 飾演傑克·史托(Jack Stall),湯姆與伊蒂的兒子。
彼得·麥克尼爾 飾演山姆警長(Sheriff Sam)
史蒂芬·麥克哈提 飾演Leland Jones,搶劫史氏小館的搶匪之一。
葛瑞格·布萊克 飾演比利(Billy),搶劫史氏小館的搶匪之一,是另一人的姪子。
凱爾·施密德 飾演巴比(Bobby),傑克的同學,惡霸。
Sumela Kay飾演朱蒂(Judy),傑克的女性友人。
Gerry Quigley飾演米克(Mick),史氏小館雇用的廚師。
Deborah Drakeford飾演夏綠蒂(Charlotte),史氏小館的女服務生。
Heidi Hayes飾演莎拉·史托(Sarah Stall),湯姆與伊蒂的女兒。
艾登·德凡 飾演查理·洛克(Charlie Roarke),傅格迪的手下。
Bill McDonald飾演法蘭克·穆利根(Frank Mulligan),傅格迪的手下。
Michelle McCree飾演魏珍妮(Jenny Wyeth),試圖採訪湯姆的女記者。
Ian Matthews飾演魯本(Ruben),在費城接應喬伊去見兄弟的人。
R·D·瑞德 飾演派特(Pat),史氏小館的客人。
摩根·凱利 飾演巴比的哥兒們
製作團隊
取自片頭製作人員名單:[ 8]
製作過程
發展
2003年3月20日,《好萊塢報導 》稱,圖像小說 《暴力效應 》的改編電影將由班德與史平克製片公司(BenderSpink)製作,新線影業 出資,並由喬許·歐森 執筆劇本[ 9] 。2004年2月13日,《每日綜藝報 》報導,大衛·柯能堡 將擔任導演[ 10] 。柯能堡一向拍攝獨立電影 ,此次是他首度與大片廠合作製片[ 11] 。2004年6月9日,《每日綜藝報》稱維高·摩天臣 確定飾演主角[ 12] 。2004年7月14日,《好萊塢報導》稱,玛丽亚·贝罗 正在洽談飾演主角的妻子[ 13] [ 14] 。2004年8月2日,《好萊塢報導》指出,威廉·赫特 與艾德·哈里斯 也在協商參演,角色分別是緊追主角的壞人和主角失散已久的兄弟[ 15] [ 16] 。2004年8月23日,《每日綜藝報》稱,阿什頓·霍爾莫斯 將飾演主角的兒子[ 17] 。2005年2月25日,《每日綜藝報》報導,《暴力效應》定於該年9月30日在美國上映[ 18] 。
拍攝
本片於2004年9月7日在加拿大 多倫多 開拍[ 19] ,一直進行到同年11月[ 20] 。本片的預算為3200萬美元[ 6] 。
上映與票房
2005年4月,本片獲選為坎城影展 競賽片之一[ 21] ,於5月16日深夜在影展上放映(同時也是全球首映[ 22] )。影展放映獲得觀眾起立鼓掌5分鐘[ 23] ,但最終未獲評審團青睞,一獎未得[ 24] 。本片隨後也在多個影展放映,包含多倫多國際影展 [ 25] (9月10日[ 26] )、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 [ 27] 和根特电影节 [ 28] 等。
2005年9月21日[ 29] ,一場慈善首映會在Grauman's Egyptian Theatre 舉行[ 30] 。2005年9月23日星期五,電影在美國的14家影院先行有限上映 [ 31] [ 32] 。本片在首映週末收穫50.4萬美元,被《每日綜藝報》視為強勁的票房表現[ 33] ,而最大的觀眾族群是25歲以上的男性[ 34] 。隔週末,本片增開至1,340家影院,開始全國上映 [ 34] ,收穫840萬美元,排名該週末第四[ 35] 。再下一個週末,電影進帳510萬美元,位居第八[ 36] 。最終,本片的北美總票房為3150萬美元,加上在其他地區收穫的2988萬美元,全球票房共計6138萬美元[ 6] 。
迴響
評價
《暴力效應》獲得多數影評人的好評。根据評論匯總 网站爛番茄 汇总的216篇评论文章,88%的评论者给予该作正面评价,平均打分为7.90分(满分10分)。该网站总结的评论家共识是“《暴力效應》對暴力的本質拋出了引人深思的問題,導演大衛·柯能堡這部更為非典型的作品也代表著他的成功回歸。”[ 註 1] [ 37] 在Metacritic 網站上,本片得到「普遍讚譽」的綜合評分,獲得了82/100分(37位影評人)[ 38] 。據美國CinemaScore 所進行的調查,觀眾的平均評價於A+至F間落於「C+」[ 39] 。
獎項
家用媒體
2006年3月14日,本片的DVD 和VHS 在美國發行[ 78] 。據《洛杉磯時報 》報導,本片是最後一部發行VHS的主流好萊塢電影[ 79] 。
影響
《暴力效應》為2023年印度泰米爾語電影《啡常火拼 》的故事靈感來源[ 80] 。
備註
^ 原文:A History of Violence raises compelling and thoughtful ques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violence, while representing a return to form for director David Cronenberg in one of his more uncharacteristic pieces.
參考資料
^ A HISTORY OF VIOLENCE (2005) . catalog.afi.com. [2022-02-0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3-29).
^ A HISTORY OF VIOLENCE (2005) . BFI. [2022-02-0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4-14) (英语) .
^ A History of Violence . 加拿大国家图书馆暨档案馆 . 2015-05-12 [2022-05-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5-31).
^ A History of Violence . filmportal.de . [2022-05-0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4-14).
^ 6.0 6.1 6.2 6.3 A History of Violence . Box Office Mojo. [2023-08-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9-22) (英语) .
^ Kelly, Brendan. The great wide north . Variety. 2005-09-08 [2023-08-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8) (美国英语) . Though the story is set in the U.S., pic was shot in Canada and observers have noted it’s a very Canadian take on the topic of violence.
^ 《暴力效應》片頭名單
^ Josh, Spector. Olson wields pen for NL 'Violence'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3-03-20 (英语) . New Line Cinema has hired Josh Olson to write the big-screen adaptation of the graphic novel "A History of Violence," which is being produced by Benderspink.
^ Brodesser, Claude. New Line hit by ‘Violence’ . Variety. 2004-02-13 [2023-08-2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0) (美国英语) .
^ Brodesser, Claude. ' London' calls Cronenberg . Daily Variety 282 (61). 2004-03-22: 7- [2023-08-20 ] –通过Gale (英语) .
^ Brodesser, Claude; Fleming, Michael. New Line sets return of king Mortensen . Variety. 2004-06-09 [2023-08-2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0) (美国英语) .
^ Kit, Borys. Bello turns to 'Violence' for NL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4-07-14 [2023-08-2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4-07-14) (英语) .
^ Maria Bello signs on for A History of Violence . MovieWeb. 2004-07-14 [2023-08-2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0) (英语) .
^ Kit, Borys; Foreman, Liza. Harris, Hurt put dukes up for 'Violence'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4-08-02 [2023-08-2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5-03-10) (英语) .
^ Ed Harris and William Hurt join A History of Violence . MovieWeb. 2004-08-02 [2023-08-2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0) (英语) .
^ Feiwell, Jill; McNary, Dave. Ashton Holmes . Daily Variety 284 (35). 2004-08-23: 30 [2023-08-20 ] –通过Gale (英语) .
^ Staff, Variety. Weekend Box Office Preview February 25, 2005 . Variety. 2005-02-25 [2023-08-2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7) (美国英语) .
^ Filming outside the U.S. . Daily Variety 284 (48). 2004-09-10: 12+ [2023-08-20 ] –通过Gale (英语) .
^ Filming outside the U.S. . Daily Variety 285 (36). 2004-11-19: 12+ [2023-08-20 ] –通过Gale (英语) .
^ James, Alison. Comfy fest nest . Variety. 2005-04-19 [2023-08-2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7-22) (美国英语) .
^ Fritz, Ben; McNary, Dave. New Line, BenderSpink draw sniper pic ‘R5’ . Variety. 2005-05-17 [2023-08-2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7) (美国英语) . The shingle is readying David Cronenberg’s “History of Violence,” which New Line just premiered at Cannes; and “Red Eye” for DreamWorks.
^ Harris, Dana. New Line gives a ‘History’ lesson . Variety. 2005-05-18 [2023-08-2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7) (美国英语) .
^ Elley, Derek. Cannes wild about ‘Child’ . Variety. 2005-05-21 [2023-08-2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7) (美国英语) .
^ Kelly, Brendan. ‘Pirates’ pair pique auds at Toronto fest . Variety. 2005-09-12 [2023-08-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8) (美国英语)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118142453/http://www.e.bell.ca/filmfest/2005/films_schedules_gala.asp
^ Kelly, Brendan. Tyro Montreal fest unspools . Variety. 2005-09-16 [2023-08-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8) (美国英语) .
^ Graydon, Danny. Kudos for Elvis songwriters, Badalamenti . Variety. 2005-10-16 [2023-08-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8) (美国英语) .
^ SEPTEMBER/OCTOBER CALENDAR (PDF) . American Cinematheque. [2023-08-29 ]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5-11-29) (英语) .
^ Higgins, Bill. Gentle bow, violent movie . Variety. 2005-09-26 [2023-08-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8) (美国英语) .
^ Variety Staff. Weekend Box Office PreviewSept. 23, 2005 . Variety. 2005-09-23 [2023-08-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8) (美国英语) .
^ Variety Staff. Get a life . Variety. 2005-09-23 [2023-08-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8) (美国英语) .
^ Snyder, Gabriel. ‘Flight’ control . Variety. 2005-09-25 [2023-08-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8) (美国英语) .
^ 34.0 34.1 Snyder, Gabriel. Aqua actioner races space saga . Variety. 2005-09-30 [2023-08-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8) (美国英语) .
^ Snyder, Gabriel. A plane weekend . Variety. 2005-10-02 [2023-08-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8) (美国英语) .
^ Snyder, Gabriel. D’Works’ feat of clay . Variety. 2005-10-09 [2023-08-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8) (美国英语) .
^ A HISTORY OF VIOLENCE . Rotten Tomatoes . [2023-08-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5-23) (英语) .
^ A History of Violence . Metacritic . [2023-08-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7-12) (英语) .
^ 需在“FIND CINEMASCORE ”下面的搜索框输入电影原名“HISTORY OF VIOLENCE, A ”,页面会自动显示评分:CinemaScore . CinemaScore . [2022-03-3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9-16) (英语) .
^ The 78th Academy Awards (2006) Nominees and Winners . 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 (AMPAS). [2011-11-20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11-09).
^ AFI Awards 2005 . 美国电影学会 . [2022-01-1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0-18).
^ 2005 Austin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 奥斯汀影评人协会 . [2016-12-0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12-04).
^ Kim Ki-duk, Grand Prix de l'UCC . La Libre Belgique . 2006-01-09 [2012-10-2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2) (法语) .
^ 2006 . Bodilprisen. 2015-11-20 [2021-06-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5-26) (丹麦语) .
^ BAFTA Awards: Film in 2006 .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 . 2006 [2016-09-1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1-31).
^ 46.00 46.01 46.02 46.03 46.04 46.05 46.06 46.07 46.08 46.09 46.10 A History of Violence - Awards . IMDb. [2023-08-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4-10) (英语) .
^ Festival de Cannes: A History of Violence . festival-cannes.com. [2009-12-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12-04).
^ The 2006 Caesars Ceremony . 凯撒电影奖 . [2021-07-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9-20).
^ 1988-2013 Award Winner Archives . 芝加哥影评人协会 . [2021-08-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4-10).
^ The BFCA Critics' Choice Awards :: 2005 . 評論家選擇協會 . [2015-08-1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6-29).
^ "David Cronenberg sweeps Director's(原文如此) Guild of Canada award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BC Arts , October 15, 2006.
^ Category List – Best Motion Picture . 愛倫·坡獎 . [2022-03-1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1-29).
^ 2005 Gold Derby Film Awards . Gold Derby . 2016-03-07 [2016-03-0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4-21).
^ A History of Violence – Golden Globes . 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 . [2021-07-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6-14).
^ GOLDEN SCHMOES WINNERS AND NOMINEES (2005) . JoBlo.com. [2021-12-2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3-02-26) (英语) .
^ 2005 Winners and nominees . Gotham Independent Film Awards. [2017-11-0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2-19).
^ 2006 ICS Award Winners . International Cinephile Society . 2010-06-14 [2010-06-1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1-22).
^ IFMCA . 2005 IFMCA Awards . IFMCA. IFMCA. 2006 [2020-05-01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0-29).
^ London Critics Circle nominations announced . Time Out London.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6-25).
^ The 31st Annual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 . [2021-07-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7-11).
^ 2005 Award Winners . 國家評論協會 . [2021-07-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8-14).
^ Past Awards . 國家影評人協會 . 2009-12-19 [2021-07-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7-29).
^ 2005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 紐約影評人協會 . [2021-07-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4-18).
^ 9th Annual Online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 (2005) . 在线影评人协会 . 2012-01-03 [2021-05-1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3-01-21).
^ 2005 Satellite Awards . 卫星奖 . [2021-08-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4-14).
^ 2006 Satellite Awards . 卫星奖 . [2021-08-2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3-30).
^ Past Saturn Awards . 土星獎 . [2008-05-0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8-09-14).
^ Past Award Winners . 多伦多影评人协会 . 2014-05-29 [2022-03-1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12-23).
^ Past Scripter Awards . USC Scripter Awards. [2021-11-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2-22).
^ 6th Annual VFCC Award Winners . Utah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2006-02-07 [2006-02-0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2-27).
^ Best Film . Village Voice. [2006-06-1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6-06-14) (英语) .
^ Best Director . Village Voice. [2006-05-2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6-05-26) (英语) .
^ Best Performance . Village Voice. [2006-05-2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6-05-26) (英语) .
^ Best Supporting Performance . Village Voice. [2006-05-2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6-05-26) (英语) .
^ Best Screenplay . Village Voice. [2006-05-2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06-05-26) (英语) .
^ Awards Winners . wga.org. 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2010-06-0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2-12-05).
^ 27th Annual Young Artist Awards . YoungArtistAwards.org. [2011-03-31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0-07-04).
^ Fienberg, Daniel. A History of Violence . Morning Call. 2006-03-14 [2019-11-0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9-11-02).
^ Boucher, Geoff. VHS era is winding down . Los Angeles Times. 2008-12-22 [2023-08-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4-01-22) (美国英语) .
^ Abrams, Simon. Leo movie review & film summary (2023) | Roger Ebert . www.rogerebert.com. [2023-10-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10-22) (英语) .
引用作品
書籍
外部連結
連續影片 單集電影 系列電影
超人
1950年代 1970–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蝙蝠俠
1960年代 1980–1990年代 2000–2010年代 2020年代
神力女超人 水行俠 超少女 沙贊 小丑 沼澤異形 正義聯盟 自殺突擊隊
DC旗下出版
取消製作 另見